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

也谈半津贴学校


教育部长日昨在国会建议,政府资助 (半津贴)学校若认为无法承担基础建设维修费,可以考虑申请转为全津贴学校,由政府全权承担所有基建和维修的费用。

他也说,虽然半津贴学校的校产和建设归董事部负责,不过财政部每年预算案有拨款供这些学校进行维修或资助,并确保师生是在安全及快乐的环境学习。

教长此话一出,不出所料引来热议,教育界对当局的解说,并不表示全盘认同,而华教界尤其身任华校保姆的董事部,更是不敢苟同,因为若要转为全津贴学校将校产移交给政府,不但失去应有的权利,也不能确保全津贴华校申请扩建或紧急维修拨款方面,能够获得与国中国小相同的公平对待。

曾身临其境官拜教育部老二的魏家祥对该部门繁文缛节的政策最清楚。他说,建议转为全津学校并非新概念,理论上政府学校所有维修和重建归政府处理,然而在执行过程是否尽如人意,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的需要,则另当别论。

且听听现任大马华文理事会主席王鸿财怎么说。“全津贴华小虽然可以向政府申请维修及发展拨款,但是往往是学校的情况等不及,只好由董事部自行筹款,因为校方无法如国小般获得当局迅速的关注。”

你我在杏坛行政职场上,曾经在多所半津贴和全津贴华小掌校多年,对这方面的申请累积少许经验,也看透了县州教育局在处理华小的申请拨款方面,实际上确存在着不公不急的手段,甚至除非已严重无可避免,否则华小所提出的申请,唯有等待再等待,考验你的耐心。

数十年前的半津贴华小情况的确让华社心痛和负担沉重,那时政府不曾宣布拨款资助,尽管校方可以填报申请半津贴拨款(而且还有美其名1元对1元的资助),然而往往在申请上面对诸多阻碍和推搪,因此重建或扩建等硬体发展,只有落在董家教及校友会的肩膀上,那时就有说『华社第二个所得税』的笑话出现了。

后来前朝政府每年预算案时宣布拨款供资助全国半津贴学校,情况顿然比起全津贴学校来得更好,因为虽然全津贴学校所谓一切扩建维修可直接得到教育局的处理,然而除了等还是等,全津贴的需要唯有排队慢慢等,而且华社民间也因全津贴学校的地位,显然不愿捐款协助,交由政府去关注一切所需

如此一来,全津贴华小的情况,简直沦为“私生子”,华社不愿理会,教育当局又要你排队等待救济,请问如何是好?

记得当年你我在某乡村华小掌校时,因学生年年剧增课室不敷应用,既然是全津贴学校就一再向当局申请增建课室,追了又追,后来教育部来函通知已列入下次大马计划,然而至今你我已离开该校十年,还不是让民众继续等呀等,等到花儿也谢了,全津贴学校的需要有受到关注和实现吗?

别梦想全津贴学校的好处啦,你不是国小喔!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