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冼慧姗(江沙崇华小学副校长)
一场生离死别是人生最无奈和痛苦的经历;一场皇城小镇最牵动人心的葬礼正在进行中。
那日,丧府上下人潮拥挤,每个人急着瞻仰她的遗容,对她作最后的告别。那日,抬头仰望晴空万里,我看着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感叹着她劳碌的一生。那日,她虽驾鹤西归,却犹行于世间;往事历历,慈萦暮旦。
初次与她相遇是在一所不起眼的郊区小学,距离市中心三十余 里。那是一所建筑破败不堪、设备稀少落后的学校。
当年,作为一位热血沸腾的青年教师,我被分配到了一班仅 20%华裔学生的班级、 次年还被安排为英文老师。教学生涯伊始便面对瓶颈的我,当年每时每刻都在想尽办法离开这样一所 “留得住我的人,留不住我的心” 的学校,直到与她相遇的那一天。
初次见面,她的开朗、她的阳光、 她的友善打动了我的心。她的一言一行那么地亲切、她的笑容那么地深入人心、她让我在灰暗的夹道里看见了火苗与希望。“不要走, 留下来,我们一起改变这一切”。
回想当年,就是这样一句话,把我的初心呼唤了回来,把我心中对教育仅剩的星星之火重新点燃。
是的“不要走,留下来”,她后来真的改变了这一切,也改变了我。
郊区华小悲催的命运走不出“穷”、“少”、“偏”。主要问题是 “穷”,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可以把旧的变新、把坏的修好。面对 一所又穷又残的校舍,不仅人也空空、钱也空空。
“少” ~ 学生人数稀 少,每个班级不超过 10 位同学。外人看来,郊区华小全部人数加起来,充其量只是市区学校的一个班级,可她坚持每个学生都需要拥有属于他们的学习机会,绝不马虎轻易对待教育。
“偏” ~ 郊区华小位置偏远,学生外出学习难,寻求外界协助更难。 这样的一所学校便是她掌校生涯里的第一所学校。一所偏僻的郊区小学,手下仅拥 10 位老师,老师们年均不超过 35 岁,仅 1 位当地人。
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上天的安排,她初来报到便赢得了每一栋校舍热情的“接待”。 短短几个月内,礼堂、课室、食堂皆有柱子横梁坍塌,校园各处沦为“危楼”。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幸许是天地有灵,她的出现注定要为这所学校点燃希望的灯。一场筹款宴、重建及维修的建议在会议桌上浮了起来……..
她举殡当日,丧府门前搭建的铁棚周围挂满挽旗。乍一看,大部份都是她曾服务过的学校、她涉及的教育团体。正门口飘扬着的, 正是她劳心劳力扶起的郊区华小挂上的挽旗。深蓝色的旗子上印有 四个白色隶书大字校名,随微风浅浅飘动。
往事一幕一幕涌上心头, 使我泪眼朦胧。
想当年“有人笑她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自从打这个被誉为“疯狂”的念头在会议上提出后,她便带领大家行动了。 这所郊区微型华小的大名开始出现在各大媒体上,纷纷有许多热爱华文教育人士、善心仁翁前来了解与关怀。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会 议,一个又一个团体开始关注这所“危”型华小,纷纷前来参观了解、约见会面、甚至与校方合作筹办活动。
日夜奔波导致她的心脏两度虚弱就医,需靠强心针支撑。孩子心疼不已,没曾想母亲竟是拼命三郎,为一所不起眼的郊区华小拼尽心力,即便外人看来学生人数那么少的学校没有存在的意义,她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每 一个机会,为这所学校,为这群学生争取最大的福利。
~未完~,待续….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