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星期三

清明夜的陌生祭品

 

阿强是个无神论者,他从不相信鬼神之说。今年清明,他陪家人回乡扫墓。祭拜完毕后,家人留在祖屋过夜,阿强却因为工作匆忙,当晚独自驾车回城。

夜色沉沉,山路幽静,车灯照不远处的路,四周只有虫鸣。车行驶到一处墓地旁时,他突然看见路边有张白色的纸钱随风飘起,像是有人刚祭拜完离开。正当他想继续开车时,前方路边竟然摆着一桌丰盛的祭品!

谁这么粗心,东西都没收走?阿强嘀咕着,心想干脆停车看看是否有人在附近。他下车走近祭品桌,发现供桌上有一盘热腾腾的鸡肉、一碗米饭、一杯倒满的茶,还有三支点燃的香。然而,最诡异的是——香竟然像是刚刚点燃的!

他正要转身回车,突然听到身后传来轻轻的叹息声。阿强猛地回头,却什么都没有。四周墓碑林立,冷风穿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让人脊背发凉。

心跳加速的他不敢多待,飞快回到车上,猛踩油门准备离开。然而,车子却怎么也发动不了!他越是紧张,越是感觉脖子后面有种被盯着的感觉。就在这时,后视镜里突然映出一个模糊的影子——一个身穿白衣、脸色惨白的女人,正坐在后座上,直直地盯着他!

阿强惊恐万分,颤抖着不敢回头。他突然想起老人常说,遇到灵异之事千万不能直接看鬼,要装作什么都没看到。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钱,轻轻放在副驾驶座上,嘴里低声说: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扰的,给你买点路费,你自己回去吧……”

话音刚落,车子突然一震,像是有什么东西离开了车内。阿强试着再次发动引擎,这次车子竟然顺利启动了!他猛踩油门,飞快离开墓地。回头一看,供桌和祭品已经消失无踪,就像从未出现过一样……

从此以后,每年清明,阿强都会备好纸钱和供品,亲自祭拜那些孤魂野鬼,生怕再遇到那诡异的一夜……

2025年4月1日星期二

缅甸地震撕裂天伦

 

缅甸的一场滔天大地震,瞬间让无数家庭陷入了深深的灾难。这场地震不仅摧毁了房屋,还粉碎了无数人的幸福与团圆。那些原本和谐的家庭,如今在一片废墟中寻找生还的希望。这个灾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痛苦的伤痛,还让整个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震灾地区,一些曾经幸福的家庭,如今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和紧急救援,争取生存下来。无数的生命在地震中消失,留下的是无尽的悲痛与失落。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家园被夷为平地,曾经的生活变得一片混乱。

然而,灾难中也涌现出许多感人的故事。尽管面对困境,人们依然相互扶持,齐心协力地挖掘废墟,寻找幸存者。志愿者和国际救援组织纷纷赶到,尽力提供援助。尽管困难重重,但人们依然在黑暗中寻找着希望的曙光。

这场灾难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自然力量的无情,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虽然灾难带来了巨大的伤痛,但它也教会了我们互帮互助、勇敢面对困境的力量。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将重建家园,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

Selamat Hari Raya

 

关于开斋节和农历新年在马来西亚的热闹对比,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这两者作为马来西亚的主要节庆,各自都带来了不同的文化氛围与庆祝方式,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开斋节是穆斯林社区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象征着一个月斋戒后的庆祝。与此相对的,农历新年作为华人社群的传统节日,也有着强烈的节庆气氛,两者常常在马来西亚的商场、街头和市场形成一片热闹的景象。

炮竹和烟花是两大节日的共同特色。在开斋节前夕的烟花和炮竹声,似乎与农历新年相似。那种 噼啪的声响和五彩斑斓的烟花画面,给人一种节日的愉悦感,而这些景象也在商家眼中成为了创造商机的重要因素。商场和商家深谙人们对节庆的热情,常常会通过特别的促销活动、装饰布置和节日限定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这无疑为节日带来了更多的商业活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投其所好的商家创意不仅仅是迎合消费者的喜好,也体现了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特色。商家通过创新的方式,尊重并融合了不同族群的节庆文化,打破了种族和宗教的界限,让整个社会在热闹的节庆氛围中,感受到互相尊重与理解。

无论是青出于蓝的开斋节前夕,还是红火的农历新年,都会留下满地的烟花残骸,而这些小小的火花,实际上也象征着人们的团聚与和谐,是马来西亚社会多元文化交融的一部分。

Selamat Hari R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