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步让乡音没落,而大马社会近十数年来的华语心结,许多年轻父母选择在家居生活以华语沟通,儿女出世后也跟着舍弃乡音用华语,使到国内华裔不论籍贯摇身成为只讲华语的民族,年轻一辈对阿公阿嫲的方言,毫无亲切之情,甚至听也听不懂。
还好,我们这一辈还那么念旧,至少对于自己籍贯的方言,还那么的顺口。
老妈和已故的老爸当年离开大陆飘洋过海来到南洋谋生,就只懂自家的潮语走天下。可想而知那时候离乡背井面对的挑战,其中以言谈沟通为最,虽然同时下南洋的苦力不少,可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方言和习俗,纵然大家都是华人,鸡同鸭讲的窘境,让老爸老妈吃尽了苦头。
乡愁的滋味,牵引当年两老唯一的休闲娱乐即是潮州大戏了。两老一年到头日出而做日落未归的忙忙碌碌过活,除了在年中有幸欣赏附近庙宇神诞礼聘戏班唱酬神的潮州大戏,就没有更好的消遣。
多少年后黑胶唱片面世,你我兄弟也长大成人,为了讨两老的欢心和显露感恩的情,经常到处寻找潮州大戏的唱片买回家,晚上或空闲时播放来让老爸老妈听得入神听得陶醉。
正是如此机缘巧合之下,发现潮剧几乎离不开陈楚蕙和方巧玉,不少潮语名剧都是这两位唱功一流的花旦小生扛大旗成为畅销的活招牌。
记得在首都工作的四姐有一次返乡过节时,带回来潮剧“红书宝剑”,女扮男生的陈小姐演技一流唱得扣人心弦唱得浑身解数,把那么一段民间和官场以及夫妻情爱的恩怨,栩栩如生的唱活,不但让两老听出耳油,让你我兄弟姐妹也变成潮剧迷。
戏里反串小生的陈楚蕙演朝廷大官高珍因爱成恨,误会妻子与同是朝廷命官的好友梅文进暗渡陈仓,不理情面以尚方宝剑为证剥脱好友乌纱帽押监,却不幸失火把友人和老婆给烧死。
几年后真相大白他老兄那场拿手好戏好歌哭得死去活来,曾吸引得你我听得朗朗顺口地哼唱得出呢!
黑胶唱片淘汰后,我曾收集了不少陈楚蕙及方巧玉的潮州VCD,为得是满足老妈的潮州大戏瘾,也因此迷上陈楚蕙那有版有款的精髓唱功。
日昨媒体报章报道当代潮剧泰斗陈楚蕙因病驟逝与世长辞,错愕之余顿感心痛可惜,连整百岁高龄的老妈听说噩耗无不震惊得老半天说不出话来。
这也难怪,老妈南来没有什么娱乐,唯一的爱好就是欣赏潮剧,多得你我收集不少潮州大戏播放给她欣赏,认识了这能文能武、亦正亦邪,唱得如痴如醉七情上脸的陈楚蕙小生,才让她老找回了乡情,可惜陈氏只有69岁居然撤手西归,令人感叹,从此失去潮剧演技大支柱。
想起《红书宝剑》的高珍手抱灵牌身穿麻孝上京请罪,记起那首听得凄惨悦耳的哭包歌曲,突然对陈楚蕙不幸离世的消息,深感惋惜和不自在!
没有了陈楚蕙,会有谁能取代她的位置,继续让潮州大戏深入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