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19日星期六

办校的道路


学校因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课室不足,原本的音乐室改成课室之后,学生被迫在礼堂的舞台上音乐课,学习敲打乐器,既麻烦,又不合教与学的规则。
虽然校方曾因硬体不足而向教育部申请增建课室,然而繁文缛节的申请过程虽一一遵循,却毫无眉目,远水如何救近火?
左思右想,得董家教的建议,必须尽速展开加建一间音乐室,让这技能课顺利并正常地进行教学的活动。
学校建委会曾于两年前完成筹建礼堂及图书馆的工程,而今建委会基金所剩无几,如何能够展开另一场加建的工程,实令校方及董家教诸公头痛不已。
幸好,有志者事竟成。在一个相当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位事业有成热心公益的年轻人陈君,让我们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义。
日昨和学校董家教头头亲自约见拜会这位板厂负责人陈先生,有幸进入偌大的工厂观察,并与陈君一席话。
谈吐间,让人感觉办学建校的任务虽重,天地间还有一批批热爱母语教育的热心群众,义不容辞给予华教斗士们大力的支持和鼓励,雪中送炭的举措,给了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激励和鼓舞。
积极向前看,尽力把工作做好,是每一位爱护华文教育者的本能。
有这么多前仆后继的华教支持者,这条崎岖道路虽然难走,不过,还会寂寞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