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1日星期日

母亲节献礼:潮州大锣鼓



父母亲年轻时南来,就一直投身在劳动阶级的怀抱中,数十年如一日,长期与蔬菜瓜果等农作物为伍,早出晚归,在芭场干活劳作,磨得一身古铜色健壮的身形,不苟言笑的性格。
由于长期居住在偏远郊区,而且每日忙碌劳作,鲜少有什么娱乐活动,就连上上咖啡店喝杯茶的机会也没有。
也因此,两老至今除了家乡话潮语,什么方言也听不懂说不来。
下番之后的日子是做做做,没完没了地干活,唯一的娱乐,应该是附近庙宇一年一度的酬神戏:潮州大锣鼓。从前,神庙神诞时搭建戏台,连续几晚的潮州大戏,吸引很多年长的居民驻足观赏,而仅存的那份乡情,让父母,尤其是母亲,趁机设法去戏台下凑热闹,也可与一些过番来的同乡见见面,谈些旧事新知。
我们兄弟们长大后,每年的神诞日潮州大戏上演时,必定陪他们去戏台下做常客。当然,大戏是唱出来的,虽然旋律优美或叮当锵锵雄伟悦耳,我们这些后辈却听也听不懂。不过,慢慢地,整出戏的大意后来因长时间亲密接触逐渐让后辈的我们领悟了。
不久,时代进步的后果,正是古典大戏没落的时候。老一辈的戏迷越来越少,年轻的没几个像你我般听得懂唱的是什么,神庙酬神大戏,就成了新社会凤毛麟角的活动了。
少了去现场观看大戏的机会,兄弟们为了满足两老唯一的娱乐,买了一些录影大戏及VCD,让他们在家里过戏瘾。什么『红书宝剑』、『孟丽君』、『包公会李后』、『狸猫换太子』、『百花寺』、『攀莉花』等,买了一套又一套,陪他们咚咚锵锵看个饱。
渐渐地,出出潮州大戏看上了瘾,戏里戏外的故事,也略懂一二,其中孝亲敬老、忠贞爱国、主仆有分、义薄云天等道德含义也纷纷涌进脑袋,算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机会。
老的东西,未必就不好,传统的习俗和嗜好,还是最值得回味的艺术呢!

没有评论: